近日,在位于遂溪縣的廣東北部灣農旅產業園區火龍果公園內,火龍果花競相綻放。據介紹,雪白的花朵可從傍晚持續盛開到次日清晨。(11月11日《湛江日報》)
得益于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,即便時已至冬、氣溫漸降,湛江仍能看到不少“花?!?。比如前不久刷屏朋友圈的吳陽蘆葦花海,“一秒成片”,網友感嘆“這大概就是風的形狀吧”;又比如11日湛江日報報道的遂溪夜之火龍果花帶來的“花燈秀”,從社交平臺上一眾網友分享的短視頻來看,不少村莊將“火龍果園燈光秀”打造成網紅打卡點,走上了農文旅融合之路。
賞花成為一種消費潮流,不僅為當地帶來超高人氣,還能推動一二三產融合、撬動產業發展、帶動村民增收。不過也應看到,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“果”輕“花”、重“打卡”輕“消費”、重“一時熱鬧”輕“長期受益”等情況,這固然有花期短暫、經費掣肘等客觀原因,但主觀上缺少產業化思維,無疑是最大的短板。能不能把“賞花”當成一種“經濟”來抓,能不能把“賞花經濟”作為一盤鄉村振興大棋去布局謀劃,不同地方圍繞“花”做文章的水平高下立判。
近年來,許多地方敏銳嗅到了賞花游對拉動地方經濟發展、增加村民收入的作用,紛紛打造各色景觀、推出各類活動?!盎ň坝^”隨處可見,“花節慶”此起彼伏,“賞花經濟”亂花漸欲迷人眼……同樣是賞花,在江西婺源,把油菜花從傳統種植業上升到了觀光農業,并將油菜花與當地徽派建筑、徽派文化緊密結合起來,形成了婺源獨有的自然與人文兼具的獨特景觀。這是系統思維、產業思維讓當地賞花游“贏在了起跑線上”。
“賞花經濟”,始于“花”,又不局限于“花”。北京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冰淇淋曾風靡網絡,櫻花節現場的“小櫻”紀念版汽水、櫻花系列筆記本等文創產品更讓不少游客心甘情愿掏腰包。湖南長沙開慧鎮飄峰山內,茂密的園內森林與彩虹滑道、機車越野等游樂項目巧妙融合,“賞花+游園”模式激活了親子游。局限于短暫的“花期”與單調的“打卡”,并不能做大做強“賞花經濟”。用花來“穿針引線”,充分挖掘花卉的多重利用價值,拉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,這種手法正是目前我們急需借鑒學習的。
從“美麗鄉村”到“和美鄉村”的華麗轉身,少不了“高顏值”與“好氣質”的襯托,而“賞花經濟”的魅力就是最好的催化劑。如何把作為產業的“賞花經濟”與人居環境提升的“私家花房”結合起來,同樣值得思考。試想一下,置身芳香四溢的花海中,假如人們可以進入透明花房里野餐,可以體驗當地民俗文化,可以穿上租來的漢服打卡拍照……那么“賞花經濟”會不會又能與“庭院經濟”“美麗經濟”等擦出火花呢?賞花游的層次內涵變得豐富多元,人們又會不會在這些“花花世界”里流連忘返、舍得消費呢?